台湾通过“同性婚姻法”:带来了多大的一门生意,跟着出国留学网一起来了解下吧,欢迎阅读。
5月24日,台湾“司法院”宣布,将在两年内就“《民法》不允许同性婚姻”的部分进行修正,这意味着台湾的同性伴侣,最迟2019年5月就能实现合法婚姻,台湾也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区。
“湾湾弯了”的消息在两岸引发轩然大波,相关讨论充斥着微博、微信公众号以及各大主流论坛。其中感动者有之、愤怒者有之、不屑者有之……
“同性恋是否属于正常范畴?同性恋者在中国有没有受到歧视?同性恋群体如何平权?同性恋者是否有强行拉关注的嫌疑……”各方就几大核心问题争论不休,寸步不让,大有愈演愈烈之势。
借着这一热点话题,“精明”的企业也适时出手。5月24日下午,昆仑万维宣布收购全球最大的同性恋社交应用Grindr。Grindr在196个国家拥有超过2700万名注册用户,30%以上为美国用户。
早在2015年,昆仑万维便以9300万美元收购Grindr61.53%的股权,本次则出资1.52亿美元收购剩余38.47%股权,实现100%控股。
几方重磅消息之下,“同性恋经济”再度被热炒,这台“即将投产的印钞机”,似乎已箭在弦上。
【1】7000万同性恋群体
在中国历史上,同性恋文化从未像今天这样大行其道:“同志”不再代表志同道合的人,“搞基”、“腐女”成了时髦文化,女孩想要的不再是闺蜜而是gay蜜……
同性恋经济也因此取得了极高的关注度,并被形容为涉及7000万人、年消费3000亿美元的市场。
“同性恋经济是下一个风口、金矿、印钞机……”,这样的理念并不新鲜。2008年,央视介绍目的地酒吧(Destination,北京著名的同性恋酒吧)、2012年“星巴克挺同事件”、2014年库克“出柜”、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、2017年台湾宣布同性婚姻即将合法化……每一次同性恋重大事件中,都有不少言论宣称同性恋经济的浪潮汹涌来袭,将催生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。
同性恋经济又称粉红经济(pink money),特指LGBT(Lesbian女同、Gay男同、Bisexual双性恋、Transgender跨性别者)群体的经济行为。
过往所有介绍粉红经济的文章,都离不开两个数字:7000万、3000亿。
7000万是指国内同性恋群体的人数。世界公认的数据认为,同性恋占总人口数的4%—6%,据此推算,中国同性恋人数在5600万至8400万之间。国内著名的性学者李银河也宣称,中国同性恋群体的规模在7000万左右。
这是一个颠覆绝大多数人认知的数字,意味着每20个人中间就有1人是同性恋。换言之:北京早高峰地铁的一节车厢里,挤着3位同性恋,富士康某栋宿舍楼中,住着超过50位同志……
虽然不可思议,但“7000万”并非空穴来风。
普罗大众很少感知到同性恋群体的存在,是因为在该群体中,选择“出柜”者(同性恋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取向)寥寥无几。
迫于社会道德的压力,在中国,绝大部分同性恋者选择“深柜”,即从不向任何人表态自己的性取向。其中很多人在生活、工作中外显的状态与异性恋者无异,旁人无法分辨。
【2】幸存者偏差
性需求是一个非常尴尬的话题。为了避免这个根源,相关舆论总是试图找出其他因素来包装粉红经济,其中一项就是同性恋群体比异性恋更具消费能力。
当下,即便是不熟悉同性文化的人,也多半有这样的理念:相比异性恋,同性恋群体更懂得享受生活、保养自己,他们喜欢追逐高级品牌、爱好旅游,对时尚有着极强的敏感度,男同们甚至比女人更懂得穿衣打扮。
这是关于粉红经济的一种经典误读,是典型的“幸存者偏差”。所有这类统计的对象,都是已经“出柜”的同性恋群体。当下,敢公开自己性取向的同志,都是极具勇气、自我认同感很强的人,他们中的大多数贴着这类标签:经济独立、收入颇丰,敢于追求、能力很强